关于制造3pe防腐钢管过程中产品的变化
高性能辅助设备。棒材轧机末架轧制速度的提高受到了精轧机后飞剪剪切速度的限制,而连轧机组第一架最低轧制速度又受到了轧辊与轧件接触时间的限制,前者呼唤着高速定尺飞剪的问世,而后者则需要进一步提高ECR生产线上连铸机的拉坯速度。除此之外,还需要诸如在线的温控设备、高线在线切头尾的高速飞剪机等等设备。采用控轧控冷技术。控轧控冷是近代3pe防腐钢管生产过程永恒的主题。新建连铸连轧生产线考虑了适应控轧控冷和低温轧制工艺的需要。通过对轧制过程的变形温度、变形程度变形速度及其轧后的冷却过程的控制,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能满足不同用户对钢材性能的特殊要求。如采用诸如低温轧制技术形变热处理轧后余热处理等手段。生产计划调度系统。连铸连轧生产过程的物流状态、物流参数的定量分析和以温度为约束条件的在线离线协调一致性,是保证刚性和柔性连接的连铸连轧过程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以温度为约束条件,以物流状态、物流流量为研究对象,以优化理论为研究手段来制定生产计划就形成了连铸连轧过程优化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描述连铸连轧过程的数学模型问题。连续3pe防腐钢管与普通模铸不同,它不是把高温钢水浇铸在一个个钢锭模内,而是将高温钢水连续不断地浇铸到一个或一组实行强制水冷带有“活底”的铜模内。
待钢水凝固到具有一定厚度的坯壳后(这时钢水也和“活底”凝结在一起),则从铜模的另一端拉出“活底”,这样铸钢坯就会连续地从铜模下口被拉出来。这种使高温钢水直接浇铸成钢坯的新工艺就是连续铸钢,它完全取代了在钢铁生产中一直占统治地位的“模铸坯”工艺,大大地简化了从钢水到钢坯的生产工艺流程。连续铸钢的一般生产工艺流程。由炼钢炉炼出的合格钢水经炉外精炼处理后,用钢包运送到浇铸位置注入中间包,通过中间包注人强制水冷的铜模—结晶器内。结晶器是无底的,在注入钢水之前,必须先装上个“活底”,它同时也起到引出铸锭的作用,这个“活底”就称为引锭链。注入结晶器的钢水在迅速冷却凝固成形的同时,其前部与伸入结晶器底部的引锭链头部凝结在一起。引锭链的尾部则夹持在拉坯机的拉辊中,当结晶器内钢水升到要求的高度后,开动拉坯机,以一定的速度把引锭杆(牵着铸坯)从结晶器中拉出。为防止铸坯壳被拉断漏钢和减少结晶器中的拉坯阻力,在浇铸过程中既要对结晶器内壁润滑又要它做上下往复振动。铸坯被拉出结晶器后,为使其更快地散热,需进行喷水冷却,称之为二次冷却,通过二次冷却支导装置的铸坯逐渐凝固。这样,铸坯不断地被拉出,钢水连续地从上面注入结晶器,便形成了连续铸坯的过程。当铸坯通过拉坯机矫直机(立式和水平式连铸不需矫直)后,脱去引锭链。完全凝固的直铸坯由切割设备切成定尺,经运输辊道进入后步工序。连续铸钢生产所用的设备,实际上是包括在连铸作业线上的一整套机械设备。轧辊辊型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生产条件的变化,辊型也在不断的变化,其中磨损和温度是随轧制过程变化的因素。
一般来说,采用不同的产品规格来适应磨损和温度变化的影响。在轧辊刚换上新辊开始轧钢时,轧辊从冷辊到热辊,轧辊的表面温度上升的快,中心温度上升的慢,在轧辊长度方向上,边部散热快,中心散热慢,所以在此阶段轧钢,轧辊的温度不稳定,一般中心冷,表面热,边部冷,中部热称为“烫辊期”轧钢。随着轧制过程的进行,轧辊建立了热平衡,轧辊温度趋于稳定,称为“稳定轧钢期”。随后3pe防腐钢管的磨损开始严重,轧辊辊型被逐渐磨坏,需要换辊轧制。按辊型的这种变化周期,一般在开始轧钢即烫辊期轧钢时,应安排易轧的较厚、较窄的低碳钢,此时所轧钢板称为“烫辊料”。在轧制一些产品后轧辊建立了热平衡,具有了稳定的辊型,可以轧难轧的和较薄、较宽的产品,这是轧辊辊型最好的轧制时期。随着轧辊的磨损又要改轧易轧品种在二次换辊之间所轧制的时间称为一个轧制单位,在一个轧制单位内所轧制的相同规格的钢板的数量称为一个轧制批量。某连轧机组在一个单元内轧制的产品规格。例如:28mn×960mm×10表示轧制厚度为28mm,宽度为960mm的钢板共轧10块这一轧制单位内的产品,由生产计划人员根据辊型变化周期进行安排。在板带轧制规程中,要求每换辊一次,轧件宽度变化顺序为窄→宽→窄。可以看出,不同辊凸度下都是窄→宽→窄的轧制顺序。但轧制厚度都不相同,一般也是按着厚→薄→厚的规律变化。
- 2020-05-07
- 2020-05-07
- 2020-05-07
- 2020-05-07
- 2019-12-20
- 2019-12-20
- 2019-12-20